感谢关注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官网

项目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 > 项目展示
喉癌、下咽癌手术治疗的全喉切除术
添加时间:0001年01月01日     阅读: 2985 次     来源: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


一、单位简介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以综合实力雄厚,医疗质量过硬,学科特色鲜明享誉海内外;同时也是浙江省医疗、教学、科研指导中心。建院至今,形成了“以卓越的医疗品质促进人类健康”的使命和“成为国际一流的医学中心”的愿景,创立了“严谨求实”的核心价值观和“以严谨的教育培养为基石,创新的科学研究为引领,卓越的医疗技术为保障,一流的健康服务为目标,依托科学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员工自我价值,创建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发展思路。

 

历史底蕴:

        追溯历史,1947年11月,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远见卓识,运筹于胸,宏图甫展,创建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大医院),立志要把医院创建成“国内一流医院”。开院之初,设施简陋,诸多不备,举步维艰。员工66人,床位65张,人称“弄堂医院”。首任院长王季午教授言传身教,不辱使命,秉承求是学风,以科学的理念管理医院,培育学术氛围,使“严谨求实”成为医院深厚底蕴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文化基因和元素,贯穿医院整个历程,文化血脉一直延续,内涵日臻丰富,对医院的发展影响深广。在后来六十余年的历史演绎中,医院励精图治,成效卓著,硕果累累,为我省乃至我国的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彪炳史册。

 

 

医院今貌:

        医院现已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队”医院,跻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庆春院区占地面积76亩,核定床位2500张,建筑面积17.90万㎡,2018年门急诊量454.8万人次,2018年出院19.53万人次,各项业务指标均居全国同类型医院前列。在建的余杭院区占地202亩,建设床位1200张,建筑面积约30万㎡,设计日门诊量8000人次,医院设计体现“转化医学、大自然、公众共享、实用功能”为主要理念。在建的之江院区占地150亩,建设床位1000张,建筑面积约18万㎡,设计日门诊量5000人次。

        医院以综合实力雄厚、医疗质量过硬、学科特色鲜明享誉海内外,于2013年通过JCI认证,2017年为全球首家顺利通过JCI第六版医学中心评审医院。2018年3月,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推出的2017年度《中国顶级医院竞争力100强》中,医院排名第10位,位列全省第一;2018年11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和《2017年度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十五,连续9年保持浙江第一,8大专科进入全国排名前十名。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18年(2017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中,医院综合排名跻身全国前五,七大专科进入全国前十,其中传染病学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第一。

        医院现有职工5866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4人,国家杰青3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6人,国家“万人计划”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浙江省杰青17人,浙江省万人计划3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才6人,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才9人,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25人,“求是特聘教授/医师/科研”14人,“求是讲座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4人,国家优青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医院牵头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临床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等24个。医院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其中:千万级经费课题已达到4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973首席科学家项目等标志性课题均有斩获。近十年每年到位科研经费保持在一亿元以上,其中五年超过二亿。多次荣获“浙江大学科研工作特别贡献奖”。

        医院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教育部、中华医学会、浙江省等科技进步一等奖30余项。医院在《NEJM》、《Lancet》、《Nature》、《SCIENCE》等主刊均有第一通讯作者、第一完成单位的论著发表,有近40篇的论著,在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国际刊物上发表。同时,三大系列收录论文总数逐年上升,其中SCI收录论文数量已连续15年进入“全国医疗机构前10强”,其中5次进入前3强。授权专利300余项,出版专著近200部。

        医院始终遵循医学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培养卓越的医学人才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开展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等工作,是国家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中国精英教学医院联盟”创始成员单位和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医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开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主编/副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3部;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二级学科30个,博士生导师118人,硕士生导师284人;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2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7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2个、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香港外科医学院联合认证的高级医师培训基地2个。

        医院长期以来持续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合作,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英国剑桥大学、德国夏里特医学中心等30余家世界顶尖高校和医疗机构先后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合作关系,拥有的肝病和肝移植研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是浙江医学领域最早获批的国家级国合基地之一。同时医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医院合作联盟,大力推进与匈牙利、捷克等国家的交流合作;并将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辐射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取得了丰硕的医学外交成果。

        医院积极探索医联体建设,以国家医改政策为引领,先后与省内外83家市、县级医院建立多种医疗协作关系,其中,托管医院9家;同时,依托现代化的信息与互联网技术,构建“省、县(区)、乡、村四级医疗服务网络”,与省内外206家医院、34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远程联网。先后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积极推进“名医工作站”建设,跨区域牵头组建专科联盟,扩大了医院对外影响力,充分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具有“浙一”特色的医疗联合体。此外,医院在全国业内率先开展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成立全国首个公立三甲医院线上院区“浙一互联网医院”,着眼于慢性病、常见病患者的复诊,开展了在线问诊、预约检查、预定床位、在线支付、药物配送到家等线上线下闭环式医疗服务,让患者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看医生,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感、健康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

        浙一人始终秉承严谨求实的宗旨,不断创新医疗技术,优化服务模式,向国际一流医学中心的目标稳步前进!

耳鼻咽喉科介绍

      60多年来,伴随着医院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科室开展了耳鼻咽喉科及头颈部的各类手术,特别在听力重建手术、全喉切除发声重建手术、各种术式喉部分切除,下咽及颈段食道肿瘤切除及功能修复术,声带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变应性鼻炎诊治,鼾症,音声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1986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食管活瓣式发声重建术。
        1996年又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半导体激光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新技术。
        1997年,在科室原发展基础上,为寻找新的突破口,选择了当时在省内研究尚不深入,且由于环境因素而发病率日益增多的耳鼻咽喉变态反应领域研究。引进了当时在国际上先进的法玛西亚公司血清变态反应诊断仪。此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改变了以前变态反应诊断单纯依靠有创检测的局面,开始了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体外无创诊断及变应原检测的方法。使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上有了新的选择。我科以此为起点,开展了大量变应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包括血清特异性IgE与过敏原皮试阳性率的对比研究;鼻息肉与变态反应关系研究;抗组胺药物在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鼻喷激素局部应用效果观察等。目前,科室在该领域的研究在省内具领先水平。汪审清主任医师成为省内同行认可的在变应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颇有研究的学者之一,自1997年至今,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及国内变态反应学术会议。
        同年科室开设变态反应诊疗专科门诊,徐盈盈医师作为该门诊主诊医师,对变态反应性鼻炎进行诊断及免疫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1999年,科室开设鼾症门诊,此后由潘伟医师和周水洪医师主诊,对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症患者开展综合诊治及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2002年初,新引进先进的耳声发射仪,使科室由全功能听力计、声阻抗计、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耳声发射为主的等先进听力仪器组成的完善听力检测设备,为耳科学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设立耳科门诊。
        2002年国内首先成功开展了单侧声带切断术治疗双侧喉返神经外展麻痹。
        2007年,作为多中心合作单位,参与十一五国家重大课题:“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策略研究”,并作为负责单位承担两个子课题“变应性鼻炎诊断及操作规范”&“各种检查方法相关性研究”。
        2012年后科室建立以三级学科为主的发展方向,分为耳科,鼻科,咽喉头颈组,由于更加做精做细,医疗质量有了更大的提高

学术地位

        科室先后获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973计划2项,863项目 1项,11.5科技支撑计划1项,省部各类项目,卫生厅项目及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5余项。在SCI收录杂志及国内核心专科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以及三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以及优秀奖1项;卫生部视频教材“喉部检查法”获卫生部精品课程一等奖均处在省内同行业中第一位置。

        汪审清主任为上一届浙江医学会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为浙江省耳鼻咽喉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科室主任周水洪主任为浙江医学会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将继续为浙江省耳鼻咽喉科的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并有多名专家担任国家、省学位的委员,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地位及知名度。

技术优势

        目前科室配备各种进口或国产先进仪器设备。包括进口手术显微镜、手术电钻、直视式小儿支气管镜、电视动态喉镜、纤维鼻咽喉镜、鼻窦内窥镜、内窥镜吸割动力系统、电子听力仪、声阻抗仪、耳声发射仪、脑干诱发电位仪、鼻功能检查仪(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定)、PSG多导睡眠监测仪以及多功能治疗台等。除了设备优势外,集中了大批优秀中青年人才,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9人以及初级职称6人,博士7人,硕士14人。全年门急诊量在10万人次以上,住院及手术人次在3000以上。

研究方向

        1.头颈部肿瘤早期诊断及保留功能手术 目前喉癌及其他头颈部肿瘤曾高发趋势,且近年来虽然治疗方法不断改进,但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提高,故头颈部肿瘤的早期诊断提高患者的的生存率,保留功能手术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耳显微外科以及人工耳蜗植入技术、BAHA植入等手术得开展为耳聋患者带来了福音。耳廓再造是整形外科的一个代表性手术,但小耳畸形往往伴有耳道、中耳及内耳畸形,耳科医生比整形外科医生更了解耳科的解剖及生理功能,能在重建外型的同时更好的改善耳的生理功能。

        3.鼻内镜下鼻颅底外科 近年来鼻内镜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和经验的积累,耳鼻咽喉科医生较神经外科医生对耳、鼻、咽部局部及周围解剖的熟悉,为开展颅底手术创造了条件,颅底肿瘤有了更多的手术入路选择。 侧颅底外科 侧颅底区域解剖复杂,功能重要,位置深在,手术方式的选择很重要,经迷路径入及经耳蜗入路手术的开展,使听神经瘤手术进入了显微外科时代。

        4.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治:变应性鼻炎患者逐年增多,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血清变态反应诊断仪对过敏性鼻炎等各类过敏性疾病的无创伤体外诊断,根据结果进行个体、序贯的治疗。

本科特色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最早获得“医院满意服务流动红旗“的科室之一,是原浙江省省医学重点学科(耳鼻咽喉科),在浙江省内率先、并坚持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成耳科、鼻科及咽喉头颈外科三个亚专科,现在初成规模,利于把各亚专业做强、做精、做大,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咽喉头颈亚专业能够高水平地完成各类喉显微手术包括CO2激光切除早期喉癌,张振华、汪审清两位主任率先在浙江内开展喉癌患者全喉切除后的气管食管黏膜瓣发音重建,取得极好的疗效,极大地改善了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该技术获1998年获浙江省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省科学技术进步优秀奖。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诊断水平及手术技巧、不断学习国内外新技术、新进展,随着科室在这方面的优势技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年诊治省内外各种喉癌、下咽癌患者100多例(包括湖北、安徽、江苏、江西、福建、山东等,甚至上海的患者),该两类患者到我院就诊例数逐年增多,在浙江省处于领先地位,喉癌的早期诊断率达80% 以上,凌玲主任医师主编的卫生部视频教材“喉部检查法”获卫生部精品课程一等奖(2006年),喉部分切除保留喉功能率达80%(包括CO2激光切除早期喉癌),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开展一些高难度晚期喉癌保留喉功能手术,如3/4喉切除术,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CHEP、CHP),省内处于领先地位,达国内先进水平;积极探索以前认为是喉癌手术禁区,如手术后或放疗后复发喉癌以往采用全喉切除术,现不断尝试再次保留喉功能的手术,取得了较好疗效;通过这些保留喉功能的手术,明显提高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5年生存率达90%左右,达国内先进水平)。对晚期下咽癌,以往的概念是全喉切除术或者放化疗,现在对这些局部晚期的下咽癌可以进行以保留喉功能的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样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颈段食道癌或者下咽癌侵犯颈段食道,以往只采用放化疗,现与手外科多次合作成功完成多例颈段食道癌保留喉功能+游离皮瓣手术,取得一定疗效,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对那些浸润范围广无法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患者,开展了残喉黏膜瓣修复下咽缺损,切除后下咽腔食道不能之间吻合的患者,减少了咽瘘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各类颈清扫术能熟练完成;开展了大量巨大的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迷走神经鞘瘤切除和颈动脉体瘤切除),特别是对经口咽旁间隙较大肿瘤的切除有很高的造诣(颈部无疤痕,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咽瘘修复重建术有较丰富的经验,咽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处理一些下级医院以及省级兄弟医院转诊的疑难急诊:食道异物、颈部游走异物、颈部感染、脓肿等。门诊开展鼾症专科门诊,并开展鼾症手术,如UPPP、H-UPPP手术,取得较好疗效。汪审清主任首先在国内开展“单侧声带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2004年获得浙江省医学科技成果进步3等奖及浙江省科技成果进步3等奖,在此基础上,开展激光单侧声带切断术或者联合激光单侧杓状关节切除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取得了更好的疗效。首次举办浙江省第一个 “晚期喉癌综合治疗的新进展” 国家继续教育项目。相应的临床经验多次参加省内、国内的学术交流。该亚专业,从临床“喉癌放射治疗的抵抗”的现象出发,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主持与此相关的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获得4项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耳科已经能够开展面神经手术,镫骨手术,外耳中耳畸形手术,颞骨切除术,在省内较早开展经乳突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进行面神经减压、移植术,并开始大量开展人工耳蜗,BAHA植入手术。能独立诊治各类慢性中耳炎,耳硬化症,外耳中耳畸形,通过各种手术方法提高患者听力;开展了眩晕、耳鸣、耳聋专科门诊,在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眩晕、感音神经性耳聋等诊断治疗上有独到之处,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付勇作为我科室培养的人才,于2014年2月调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担任科室主任,该科室在省内较早开展人工耳蜗手术,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于2010年成为浙江省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人工耳蜗手术定点科室,2011年12月正式入选成为国家人工耳蜗定点医院的手术科室,成为全国37所国家人工耳蜗定点手术科室中唯一的一家儿童医院的耳鼻咽喉科。至今已完成300余例病例,绝大多是患者取得了良好的听力改善与康复效果;两科室联合,必将为重度耳聋患者带来福音。该亚专业,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主持与此相关的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多项其他省级课题,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鼻科已能够独立开展各类鼻内镜手术,已开展鼻内镜下鼻眼相关手术(鼻腔泪囊吻合术,视神经减压术),能够完成较高难度的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在省内率先与神经外科合作行鼻颅底肿瘤的手术:鼻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在难治性鼻窦炎,复发性鼻息肉等诊治上有良好的经验。该亚专业,同样进行了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主持与此相关的1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开设过敏性鼻炎专科门诊,建立了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在变异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础和临床经验,并开展了相应的基础研究。
        首次举办浙江省第一个 “晚期喉癌综合治疗的新进展” 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在省内率先引进的血清变态反应诊断仪对过敏性鼻炎等各类过敏性疾病的无创伤体外诊断提供了先进的手段;2008年课题“葡萄糖转运蛋白在头颈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获得浙江省卫生厅科技创新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课题“反义寡核苷酸抑制Glut-1活性对Hep-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二等奖。2012年课题“神经干细胞经不同途径耳蜗内移植后的存活情况及对正常大鼠听力和耳蜗形态、超微结构的影响”,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课题“基因沉默抑制喉癌细胞Glut-1基因表达及放射增敏性研究” 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课题“基因沉默抑制喉癌细胞Glut-1基因表达及放射增敏性研究” 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科技部十一五课题,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在省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一,多项课题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80篇多篇,其中SCI收录70篇。


二、项目负责人介绍









三、推广团队




四、项目简介







      头颈部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年发病率为15.22/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45%。其中,喉癌是最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近年来喉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以40-60岁最多。喉咽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恶性程度高,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时肿瘤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并多伴有颈淋巴转移。

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诊疗手段的进步,虽然早期喉癌的诊断率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大众对本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中、晚期喉癌仍然有比较高的比例。近年来,喉癌及喉咽癌的治疗策略发生了很大改变,提倡尽可能保留喉功能,在确保生存率的同时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于晚期喉癌和喉咽癌,喉全切除术仍是重要的手术方式;对一些高龄、有全身多脏器病变,尤其是有严重肺功能不良,或者伴有严重糖尿病的患者,喉全切除术需首先考虑,否则有可能出现重要脏器的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喉复发癌广泛累及环后区或喉后壁,胸骨舌骨肌广泛受累,颈前肌肉皮肤固定者,均不建议保留喉功能,需采用喉全切除术。
传统喉全切除术有由下向上和自上向下两种操作方式,手术层次的把握和重要组织结构的保护至关重要。通常,自上向下的操作方法更有利于观察喉部病变和保留下咽正常黏膜。术中关键的步骤之一就是切断甲状腺峡部,暴露气管和两侧甲状软骨板侧方及咽下缩肌,结扎双侧喉上血管和神经,于甲状软骨板侧缘切断和保留咽下缩肌;其次是经舌骨上进路达到会厌谷和下咽,直视下最大限度地保留下咽正常黏膜,此时精准操作可以较好地保护双侧舌动脉和舌下神经;最后下咽关闭的过程要精细准确,达到防水性关闭的作用,具体细节为自内向外的腔内、黏膜下和咽下缩肌三层加固缝合,前两层缝合需要掌握合适的间距进行交叉式分层加固缝合。术中精准操作,术后规范的换药及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咽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本单位主要推广内容为对下级基层医院开展进一步熟悉喉部解剖,把握全喉切除的适应症,指导规范化的全喉切除术,并指导规范化的术后处理及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技术项目旨在提高基层医院对于喉全切术的操作能力,有效把握全喉切除术的适应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手术及术后死亡率,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五、推广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六、项目目标







七、计划安排



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