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天元中和医药科技研究院
京ICP备09057878号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马晓伟:做到“四个分开”,实现分级诊疗
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19年03月09日 阅读: 960 次 来源:中国政府网
3月8日,2019年全国“两会”第三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部长们在这里直面热点,回应关切。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马主任,我想问的是关于我们大家非常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这些年来,群众看病的确方便了很多,但是也有人反映,虽然国家实行了分级诊疗制度,但是很多人得了重病还是会选择大医院,但是到了大医院还是会出现挂号难,尤其是挂专家号比较难的问题。请问马主任,接下来在“看病难”的问题上会有哪些有针对性的具体举措推出呢?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马晓伟:
你提到看病难的问题,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卫生工作的重点。我国之所以出现看病难这个问题,它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矛盾。我们国家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也不够合理,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在当地比较弱。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现实的办法就是采取分级诊疗的制度,目的就是发展卫生事业,调整资源结构,合理分流病人,提高服务机构的整体效能。
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正在加大力度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合理调整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合理地分流病人。要想做好分级诊疗制度有哪些关键问题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们必须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做到区域分开。到北上广来看病是常现的一种现象,那么我们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建设一批国家医疗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各个地方疑难重症的诊治水平,缓解北上广的医疗压力,使得就医格局能够改变,使得每个省、每个区域都能解决自己的疑难重症问题。
第二,就是以县医院为抓手,解决城乡分开。我国看病难的问题很突出,而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如何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呢?就是以县医院为抓手,把县医院建设好,成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龙头。这样,影响农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容易导致灾难性医疗支出的重大疾病,都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这样农民就不至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第三,以病种为抓手,解决上下分开。现在我们的情况是什么样呢?是大病小病涌向城市大医院,城市患者涌向城市大医院,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原因就是医疗机构没有实现功能定位,没有一个分工协作的机制。下一步,我们要进行调整,就是要以病种为抓手,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在基层;疑难重症在大医院。上下建立双向协作和转诊的机制。这样就能够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形成合理的就医格局。
第四,以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解决急慢分开。我们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是一个以急性病为主导的服务体系,所谓急性病就是需要医疗干预的疾病,不是指的急诊的疾病。现在,由于恢复期、康复期的服务发展缓慢,甚至可以说是短板,很多慢性病患者都在急性病医院住院,换句话说,都在城市里的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比如肿瘤化疗病人、脑卒中病人,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慢性病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一方面要发展这部分的卫生事业,另一方面要用医保价格调节杠杆发挥作用。分级医疗就要分级定价、分级收费。比如说一个患者在城市三级甲等医院做骨科手术,诊断明确、手术成功后立即出院,去恢复期、康复期医院治疗,他在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时间就比较短,按病种收费,到恢复期、康复期按床位收费,这样费用就比较低,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节省了医保资金,也降低了病人个人的医疗负担。
做到“四个分开”,实现分级诊疗,其核心就是一条——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合理分流病人。要做到分级诊疗也很不容易,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一要靠发展、二要靠改革。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是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在城市按照规范发展、包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建立一批紧密型医联体,防止大医院盲目扩张、“跑马占荒”。在农村建立县域的医疗共同体,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县乡一体化主要解决乡村医生水平提高的问题,乡村一体化主要解决村医待遇问题。今年建立500个县的县域共同体。
第二个方面,是加快发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做到“县要强、乡要活、村要稳、上下联、信息通”。所谓“县要强”就是把县级医院放到优先发展的地位,让县医院一些重点学科,比如说在肿瘤、心脑血管、神经内外科、普通外科、急诊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使农民90%的疾病都能在县域内得到解决。“乡要活”,就是要调整和完善乡镇卫生院的运行结构、运行机制,使乡镇卫生院打破大锅饭的分配机制,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结余归己,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村要稳”,就是要用各种政策解决村医的薪酬、职业前途和养老保险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城市大医院对县医院的对口支援,加强二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形成人员和资金纵向流动的机制,出现“上下联、信息通”的局面。所以说,分级诊疗的核心就是吸收资源的纵向流动。
第三个方面,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远程医疗,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互联网进入医疗领域方兴未艾,主要在四个方面发挥着作用:一个是远程医疗,二是互联网医院,三是便民惠民的服务措施,四是人工智能。从现在来看,远程医疗技术普及推广得很快,对平衡我国医疗资源,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全国所有的三级甲等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而且覆盖了全国所有的贫困县,正在向乡和村一级延伸。有的省份比如贵州省已经做到省、市、县、乡、村五级覆盖,充分发挥了优质卫生资源的作用,做了许多多年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下一步,互联网远程医疗技术发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建立行业标准,要有一个考评的体系,确保远程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二是建立一个收费标准,现在远程医疗服务基本是公益性、援助性、服务性的,下一步要把它变成正常的医疗活动,要立项、要合理定价、合理收费,使企业、医院、医生和患者都受益,使远程医疗这项技术能够有序地、可持续性地向前发展。
第四个方面,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网底的作用,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是利民惠民的一件好事,要把好事做好,关键是注重质量而不仅注重数量,签约一个、履约一个、做实一个。重点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重点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对他们要给予保障。二是重点病种,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将来还会包括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职业病、精神病,对这些患者给予关心照顾和健康管理。要发挥家庭医生贴近社会、熟悉患者、服务便民的特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的医疗需求,当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分级诊疗制度是新医改以来推行的一项重大制度。某种意义上说,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乃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谢谢大家。(来源:新华网/中国政府网,2019年03月08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请问马主任,我想问的是关于我们大家非常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这些年来,群众看病的确方便了很多,但是也有人反映,虽然国家实行了分级诊疗制度,但是很多人得了重病还是会选择大医院,但是到了大医院还是会出现挂号难,尤其是挂专家号比较难的问题。请问马主任,接下来在“看病难”的问题上会有哪些有针对性的具体举措推出呢?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马晓伟:
你提到看病难的问题,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卫生工作的重点。我国之所以出现看病难这个问题,它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矛盾。我们国家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也不够合理,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在当地比较弱。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现实的办法就是采取分级诊疗的制度,目的就是发展卫生事业,调整资源结构,合理分流病人,提高服务机构的整体效能。
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正在加大力度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合理调整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合理地分流病人。要想做好分级诊疗制度有哪些关键问题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我们必须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做到区域分开。到北上广来看病是常现的一种现象,那么我们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建设一批国家医疗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提高各个地方疑难重症的诊治水平,缓解北上广的医疗压力,使得就医格局能够改变,使得每个省、每个区域都能解决自己的疑难重症问题。
第二,就是以县医院为抓手,解决城乡分开。我国看病难的问题很突出,而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如何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呢?就是以县医院为抓手,把县医院建设好,成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龙头。这样,影响农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容易导致灾难性医疗支出的重大疾病,都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这样农民就不至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第三,以病种为抓手,解决上下分开。现在我们的情况是什么样呢?是大病小病涌向城市大医院,城市患者涌向城市大医院,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原因就是医疗机构没有实现功能定位,没有一个分工协作的机制。下一步,我们要进行调整,就是要以病种为抓手,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在基层;疑难重症在大医院。上下建立双向协作和转诊的机制。这样就能够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形成合理的就医格局。
第四,以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解决急慢分开。我们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是一个以急性病为主导的服务体系,所谓急性病就是需要医疗干预的疾病,不是指的急诊的疾病。现在,由于恢复期、康复期的服务发展缓慢,甚至可以说是短板,很多慢性病患者都在急性病医院住院,换句话说,都在城市里的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比如肿瘤化疗病人、脑卒中病人,特别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慢性病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一方面要发展这部分的卫生事业,另一方面要用医保价格调节杠杆发挥作用。分级医疗就要分级定价、分级收费。比如说一个患者在城市三级甲等医院做骨科手术,诊断明确、手术成功后立即出院,去恢复期、康复期医院治疗,他在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时间就比较短,按病种收费,到恢复期、康复期按床位收费,这样费用就比较低,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节省了医保资金,也降低了病人个人的医疗负担。
做到“四个分开”,实现分级诊疗,其核心就是一条——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合理分流病人。要做到分级诊疗也很不容易,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一要靠发展、二要靠改革。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方面,是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在城市按照规范发展、包区包段、防治结合、行业监管的原则,建立一批紧密型医联体,防止大医院盲目扩张、“跑马占荒”。在农村建立县域的医疗共同体,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县乡一体化主要解决乡村医生水平提高的问题,乡村一体化主要解决村医待遇问题。今年建立500个县的县域共同体。
第二个方面,是加快发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做到“县要强、乡要活、村要稳、上下联、信息通”。所谓“县要强”就是把县级医院放到优先发展的地位,让县医院一些重点学科,比如说在肿瘤、心脑血管、神经内外科、普通外科、急诊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使农民90%的疾病都能在县域内得到解决。“乡要活”,就是要调整和完善乡镇卫生院的运行结构、运行机制,使乡镇卫生院打破大锅饭的分配机制,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结余归己,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他们的作用,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村要稳”,就是要用各种政策解决村医的薪酬、职业前途和养老保险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城市大医院对县医院的对口支援,加强二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援,形成人员和资金纵向流动的机制,出现“上下联、信息通”的局面。所以说,分级诊疗的核心就是吸收资源的纵向流动。
第三个方面,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远程医疗,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互联网进入医疗领域方兴未艾,主要在四个方面发挥着作用:一个是远程医疗,二是互联网医院,三是便民惠民的服务措施,四是人工智能。从现在来看,远程医疗技术普及推广得很快,对平衡我国医疗资源,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现在全国所有的三级甲等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而且覆盖了全国所有的贫困县,正在向乡和村一级延伸。有的省份比如贵州省已经做到省、市、县、乡、村五级覆盖,充分发挥了优质卫生资源的作用,做了许多多年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下一步,互联网远程医疗技术发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建立行业标准,要有一个考评的体系,确保远程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二是建立一个收费标准,现在远程医疗服务基本是公益性、援助性、服务性的,下一步要把它变成正常的医疗活动,要立项、要合理定价、合理收费,使企业、医院、医生和患者都受益,使远程医疗这项技术能够有序地、可持续性地向前发展。
第四个方面,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网底的作用,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是利民惠民的一件好事,要把好事做好,关键是注重质量而不仅注重数量,签约一个、履约一个、做实一个。重点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重点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对他们要给予保障。二是重点病种,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将来还会包括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职业病、精神病,对这些患者给予关心照顾和健康管理。要发挥家庭医生贴近社会、熟悉患者、服务便民的特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的医疗需求,当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分级诊疗制度是新医改以来推行的一项重大制度。某种意义上说,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乃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谢谢大家。(来源:新华网/中国政府网,2019年03月08日)